12月20日上午9时,冀钢西区车队举行了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演练。旨在通过演练查找车队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车队的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提高员工对车辆伤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正确掌握车辆伤害事故应急救援的技能、技巧。本次演练也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总经理助理张彦斌、文丰安全处副处长牛亮、西区调度室调度长王维华、远丰车队队长郝栋杰、铁水车队队长温志刚等各级领导莅临现场观摩指导,各参演人员也全心投入。
9点整,参演人员精神抖擞整装待发。
9点演练正式开始,28号铲车正在仓口上料。
此时天空突降大雨,一名装卸工因急于回屋避雨,跑步冲进了铲车盲区,在躲让铲车中不慎摔伤。
旁边的装卸工发现情况危急,及时喊停了铲车司机。
铲车司机下车急忙查看伤员受伤情况,并及时通知当班调度。
当班调度赶到现场后迅速展开救援。首先打电话向当班总调汇报,总调接到汇报后询问现场情况并要求车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车队应急小组接到通知后,先后到达现场,组织193将伤者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送走伤员后参演人员又对铲车盲区进行了展示。由于铲车机身高3.4米,宽2.9米,长8.1米,又加装了尾气净化器遮挡视线,致使铲车后方1~5米都是盲区,不仅要求驾驶员要提高安全意识,行人也要远离大车,避免事故。
演练结束后,各级领导对此次演练进行了点评,指出了不足之处。
张总在做最后点评时,讲述了曾经发生过的机械伤害事故。说到痛处,无不感慨。事故猛于虎,预防是关键。针对车队的日常管理,要求车队抓管理、抓细节,作业前先把安全工作做好再保证生产,安全大于天,如果不重视安全管理,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尤其是夜间作业,更要提高安全意识,正确操作,针对机车盲区务必执行躲避措施,不能让盲区成为事故的挡箭牌。
9点40分,演练圆满结束。通过本次实战演练有效提升了车队和装卸车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针对大型机车的盲区,由无知转变为正确认知,从而减少避免因车辆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
冀钢西区车队简介:
西区车队位于冀南钢铁西区厂内,现有职工74人,各种机车44部,主要负责西厂区内的物料倒运。目前,车队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陆续对机车的倒车喇叭、灯光等安全设备进行了整改,增加车身喷涂盲区警示标识语等工作,并大力培养司机安全意识,争取朝着“零事故、零违纪”做起!
12月22日,炼铁东区安全科在喷煤车间大院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应急预案演练。演练前,由安全科长康勇胜对预案演练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和灭火器使用方法进行讲解。
演练模拟现场发生火灾险情,主控室接到报警电话后第一时间上报分厂领导,分厂领导当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灭火救援。救援队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现场,拿起应急器材跑向着火点,并看好风向。正确打开灭火器,对准火源根部进行扫射,经过紧张有序的救援,火源及时扑灭,险情得到控制。
随后,检验员工佩戴空气呼吸器的熟练程度。安全科长康勇胜对空气呼吸器的佩戴进行了演示和详细讲解,要求职工熟练掌握,以后这样的演练将会成为常态化,以期全面提高员工的应急救援能力。
公司安监处领导李普正对本次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整改建议,并要求加强平时的演练,做到安全知识应知应会,消防器材人人会用,懂得逃生、自救和救护他人,务求演练接近实战水平,打造出一支真正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控得住”的应急救援队伍。
由于长时间的生产和特殊的生产环境影响,再好的机械也会发生故障或腐蚀老化,其实钢铁也会疲惫,如同人一样,年纪大了就会生病。所以,机修厂是钢铁企业必不可少的辅助单位,在我们公司,就有一家这样的“设备修复中心”——裕华机修厂。
传统的中医诊病有四法,即:望、闻、问、切;而机修厂的检修四法为:查、拆、修、装。这些钢铁“患者”又可以分成轻、重、缓、急四种情况。轻,即是小的故障;重,是不好处理的“疑难杂症”;缓,是车间忙于生产,已经更换新的设备,而有故障的设备先在机修厂“住院”,等待修好后作为备件再次利用;急,就是需要尽快修好的设备,为的是不影响车间的正常生产节奏,还有公司一些重要的工程和设备安装,这些都是“急活”。
机修厂急生产之所急、想公司之所想,本着“能修好的就绝不废弃”的原则,积极响应公司降本增效的的号召,圆满完成了各分厂的设备检修、备件加工、技改工程等任务。至今年12月底,机修厂完成产值5627.24万元,上缴纯利润3109万元,为公司节省一大笔维修制作费用。
今年四月份,电厂TRT插板阀机械夹紧部位松动,阀体腐蚀严重,造成密封不严,有4个直径为2.4m、1.8m、1.6m、1.4m的阀门需要维修和更换。机修厂厂长孙晓磊亲自到电厂现场查看情况,认为直接废弃有些可惜,经过维修还有再利用的价值。于是将4个大阀门运回机修厂,经过拆卸、除锈、焊接与车床加工,最后再喷漆,4个阀门焕然一新,作为备件再次利用,为公司节省了一笔可观的费用。
在今年国庆节期间,公司组织各分厂开展设备大检修活动,其中,炼钢厂有15条天车大梁需要更换,最大的天车大梁重45吨,平均每条大梁重11吨。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公司原计划在15天之内完成全部拆卸和安装任务。在外施工队认为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干不了的情况下,机修厂迎难而上,组织人员加班加点抢时间,克服了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种种困难,仅用7天时间就出色完成任务,比原计划提前了8天。为炼钢厂的正常生产提供了保障,以实际行动验证了时间就是效益,得到了公司领导和炼钢厂的一致好评。
今年10月底,公司利用工业余热向武安城区供暖工程启动,董事长连续两天召开工程调度会议,强调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是公司当前的首要任务,一定要抓紧、干好、保质量、重安全,按期完成。此工程跨度之大、工期要求之紧迫为公司近年来所少有。面对这项光荣而艰巨的施工任务,机修厂全体干部员工发扬亮剑精神,不分昼夜奋战在施工一线。在公司能源部的牵头下,与工程部、设备部等部门密切合作,仅用4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换热总站、中继泵站、配电站的厂房建造和设备安装,以及厂区内段供暖管道的制作与安装,并全力辅助外协成功调试运行。
此外,公司今年环保任务很多,大的项目是新建4个环保物料大棚,包括所有的钢结构焊接以及洗车机的制作与安装;小的项目包括煤气管道回收技改、除尘烟筒升级加高、主管网补焊加固以及制作环保景观“天壶”等等。机修厂本着“大活”做好,“小活”做精的原则,修旧利废搞创新,真抓实干比奉献,以“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为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公司的正常生产运行争取了宝贵时间,得到了各分厂和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因此,机修厂也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虽然,我们厂小人少,不能像其他兄弟生产单位那样,直接用产量创造效益,但是作为公司的辅助部门,我们在设备检维修方面为生产保驾护航,在时间上为生产提供保障。少一个小时的停机,提前一个小时完成安装都是间接的创造效益”,孙晓磊厂长接着说道:“未来,我们会加强精细化管理和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各项技能,打造一流团队,争创一流业绩,以更快的时间、更好的质量、更高的效率,做好各生产单位的帮手,充分发挥辅助职能作用,为公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有效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及处置能力,锻炼应急救援队伍,按照年度安全生产应急演练计划安排,12月20日上午9:00,在主区炼钢厂办公楼东侧,由安全科组织炼钢厂开展了煤气泄漏应急救援演练,特邀公司安全处处长靳张君现场观摩指导。
此次演练活动模拟场景为炼钢厂过渡跨烤钢包区域烤包器煤气金属软管由于长时间有积水腐蚀,造成金属软管滴水,两名煤气巡检工到烤包器周围进行检查。前面一个巡检工走到金属软管接头处进行检查时,因金属软管处漏煤气使巡检工突然晕倒。后面的巡检工见状马上配戴好空气呼吸器,将中煤气巡检工扶到通风处,并立即用对讲机通知调度室,调度接通知后立即向分厂领导汇报,随即启动分厂应急救援预案。
前面一个巡检工走到金属软管接头处进行检查时,因金属软管处漏煤气使巡检工突然晕倒。后面的巡检工见状马上配戴好空气呼吸器,将中煤气巡检工扶到通风处,并立即用对讲机通知调度室,调度接通知后立即向分厂领导汇报,随即启动分厂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队员首先进行对空气呼吸器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随后按正确方式迅速佩戴整齐。救援队队长对各位队员作出分工,随即整队出发。赶到现场后救援队员马上分头进行救援和堵漏。一部分救援队员将中毒者抬到救护区域并对中毒者进行心肺复苏救助,使中毒人员恢复知觉,而后送医院进行治疗;另一部分救援队员快速找到煤气泄漏点将险情处理完毕后撤离现场。
演练结束后,炼钢厂白金成厂长要求所有人员通过本次演练,都必须学会正确处理险情和快速逃生等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正确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自救施救技能。
最后,由安全处处长靳张君进行总结点评。靳处长首先对本次演练救援队员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并期待炼钢厂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他强调,应急救援队伍就是要打造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能够实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真正面对突发情况保证及时施救并消除险情的救援队伍,从而把隐患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12月17日下午,西区炼钢厂组织开展触电急救应急演练,为进一步推进我厂的安全文化建设,提高维修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及全员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提供保障。
下午2点,随着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触电急救应急演练拉开序幕。本次演练模拟一名检修员工在进行焊接备件过程中,不慎发生触电,现场工作负责人立即断开电源、汇报请求支援、展开急救,维修工段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经过20多分钟的演练,顺利完成了演练工作任务。
在演练现场,分厂安全员向参培人员详细讲解了触电急救、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等救援理论知识,并进行施救演示,参培人员轮流进行施救操作,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很快掌握了正确的急救方法和要领。
演练结束后,各相关人员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改进目标。通过此次演练使得生产人员掌握了正确的触电急救救援程序、急救要点,提高了维修人员安全应急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自公司实行标准化建设以来,各分厂部门积极建标、贯标、达标、创标,逐渐形成了时时有标准、事事有标准、人人执行标准的良好局面,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公司全面发展和管理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标准化建设也让全员上下受益颇多。让我们一起走进裕华宽带钢厂电仪工段,看看他们在标准化建设中的各项“杰作”。
步入裕华宽带钢电仪工段工作区域,墙壁上磅礴大气的巨幅山水画作,形态逼真的皮卡丘、笔力虬劲的书法作品跃然眼前,令人连连赞叹,简直怀疑是走进了某个艺术场所。
记忆中,楼道里斑驳的水泥墙白灰脱落,裸露的钢筋头随处可见,每每令人“不忍直视”。随着公司文明创建活动和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全面启动,电仪工段率先开展环境提升工作,大家一起动手,清洁楼道,粉刷墙面,并各展其能,各具创意,纷纷动手给洁白的墙壁穿上一件漂亮的“外衣”。
整洁的环境明显使人心情愉悦,工作效率也大有提高。大家又找来各种钢筋头等废弃物品做成花架,摆放上各色鲜花绿植,更加使人赏心悦目。
走进会议室,桌子上一盆鲜花生机盎然,满满的正能量扑面而来。
电仪工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电仪设备的稳定运行,整天面对的是各种复杂的电路,没有过硬的技术根本不能胜任。为更好地维护生产设备,加强学习成为提升技能的唯一途径。为此电仪工段专门建立了实验室,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老员工带新员工等方法使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电仪备件小巧金贵,不实行科学合理的存放就无法保证备品备件的正常使用。电仪工段积极响应物资部要求,强化二级库管理,保证备品备件的存货环境达标,有效节约了备件成本。
为提高厂区整体环境,电仪工段集思广益,巧妙利用生产下脚料设计并制作成形态各异的工艺品,点缀在厂区的红花绿草间,为宽带钢厂增添了一抹靓丽的风景。
冬季来临,为顺利完成公司供暖任务,电仪工段积极配合施工项目,对工程应用电仪设备进行反复安装调试,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标准难以发展。实行标准化建设以来,使分厂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和谐团队的意识不断增强,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让我们凝心聚力,积极投入其中,确保我们的标准化建设成果更加卓著!
12月16日下午,唐山东海钢铁有限公司环保部部长刘峰一行前来裕华钢铁观摩考察,集团外事副总孙学兵、环保部部长孙江涛等领导热情接待并全程陪同。
在智能管理中心四楼,考察团一行听取解说员介绍公司概况、有组织超低排放、无组织深度治理以及分表记电等情况。
在全封闭物料大棚,孙江涛部长详细的介绍了大棚的结构、储料等情况,以及雾帘雾炮、洗车机、鹰眼监测等高效抑尘系统,并根据观摩团的提问,一一解答有关细节问题和治理前后的对比情况。
接着,观摩团先后到达炼铁高炉平台和烧结平台实地考察,看到全部实现无尘化生产的车间整洁干净,不住的点头称赞。
最后来到能源二楼会议室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本次考察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为切实加强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检验各级部门在应对特种设备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指挥和救援机制,验证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救援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变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12月16日下午,公司安全部组织了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公司安全部部长王文柱、副部长李海军、制氧厂厂长孙佳杰、副厂长赵金良、充装站站长郭红维、特种设备管理员高海津莅临演练现场指导观摩。
此次演练活动模拟针对制氧厂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站液体储槽发生泄漏,制氧厂救援人员和公司消防队人员联合做出现场处置及伤员救护。为保证演练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安全部部长王文柱提出演练要求:参演人员要充分认识此次演练的重要意义,以实战精神参演,通过演练使公司应急体系得到完善以及应对特种设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6:00演练开始,巡检人员发现险情后立即报告,生产厂长迅速启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指挥人员沉着冷静,立即下达救援指令。事故抢险、工艺控制、消防、医疗救护等各救援小组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实施现场救援,经多方共同努力排除险情,及时消除事故危害,演练过程紧张有序,有条不紊,事故救援圆满结束。
制氧厂厂长孙佳杰对演练做了总结发言,安全部副部长李海军对演练各组、各环节的指挥、处置、行动方面给予肯定,并做出指导性建议,指出公司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高度重视,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救援队伍和完善的应急体系,但同时也要通过演练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在演练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强化事故应急演练,认真分析推演实战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不断缩小应急演练与实战之间的差距,确保在实战中能够真正“拉得出、冲得上、控制得住”。
此次模拟事故状况和应急实战演练活动组织周密、分工明确,现场演练贴近实战,应急演练方案操作性强,应急救援人员反应快速、救援措施得当,演练取得预期效果。
关于我们
集团文化
媒体中心
市场产品
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