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好美啊,是不是走错会议室了?”刚迈进班组会议室,高炉车间两个女工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感慨地说,咱们的班组标准化建设又出新成果了!
防疫期间,安监处副处长张晓明利用微信向各分厂传达了强化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通知,安全部副部长李海军为了加快推进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将此列为每个月各分厂安全红黄旗评定标准,这无疑是对这项工作增加了催化剂。炼铁东区在安全科长康勇胜的组织带动下不甘落后,从抓基础开始,通过比较管理、内部交叉审核、总结交流经验,明确了班组标准化推进方向,促使班组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和规范。
重新对会议室进行了温馨布置,一张张全家福喜气盈盈贴在墙上,使员工时刻牢记家庭顶梁柱的职责,提升安全意识,不忘对父母、妻子、孩子的承诺,每天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回家。
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班组建设,各类基础台账的规范管理是日常工作的最根本要求。通过对职工日常安全培训及班组五项记录档案、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疫情期间一人一档测温台账、消毒通风台账等认真整理,使各类台账记录都有了新的要求、形成了台账标准化,更新时间有了规律,摆放设定更加合理规范化,切实提高了班组全员对台账记录和管理的重视程度。
安全环保工作是班组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新完善了十项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制度及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设立车间班组安全网络管理机构图,将各个层次安全管理职责明细化,层层落实责任;每月召开班会活动,坚持开展安全技能培训、事故应急演练,让班组职工人人树立“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思想;各班班组坚持开展隐患排查并将隐患记录在案,激励员工开展隐患排查竞赛,使职工的安全意识转化为安全管理能力。
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一个团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环境而不被淘汰。之前的各类培训学习,都是班长在上面“照本宣科”,班组职工在下面“竖耳恭听”,无学习记录,无学习感悟,导致职工学习培训效果差、没有主观能动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班组给每个班员配发了笔记本,并要求做学习笔记。从形式和内容上充分重视培训、主观学习。营造人人有记录、人人有感悟的学习氛围。
班组安全是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工作,开展“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就是在做好安全生产的“最后一公里”。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班组,只有抓好了班组标准化建设,才能促进车间和分厂的管理不断提升,最终达到安全受控、生产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有基层员工的一起努力,炼铁东区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直以来,文丰西区炼钢厂坚持向管理要效益,靠技术降成本,靠改革降成本,靠质量降成本,眼睛向内,找准差距抓落实,在厂长刘密林的带领下,坚持抗“疫”不放松,深挖内潜再节能,在严控各项指标的同时,凝心聚力开源节流,切实把降本增效工作推向纵深。
“热修”是钢包从连铸浇完钢再次到转炉接钢之前,钢包的准备过程。准备过程需要工人对钢包滑动水口机构操作的检查、对水口、滑板寿命到期更换,其更换水口及滑板操作主要是使用液压缸完成。每次换水口及滑板的时间约需要3分钟,为保证液压站压力饱和满足热修节奏,有效规避液压站人工启停频次或长时间备用运行,由刘厂张亲自牵头,设备科和维修工段负责,对液压站压力控制进行改造。
首先在液压油管出口处增加压力传感器,利用热修的工作性质,设定压力启、停的压力区间,由传感器发送信号给继电器,控制液压泵的启停,精准做到了使用液压缸时自动启泵,换好水口后,压力保持液压泵自动停止,实现了整个过程全自动控制,既节省了人工,大大缩短了液压站的工作时间,又降低了电耗,节省了电费开支。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能耗”已然成为评价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这印证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能耗指标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节能就意味着增效,在今后的工作中,西区炼钢将继续按照公司节能降耗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到节能降耗工作具体化、细致化、实效化,确保公司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提到修旧利废,大家首先考虑的可能是各种设备备件的维修再利用,往往忽略小物件、易耗品的再利用。西区炼铁厂提醒员工要在以往修旧利废的基础上,挖掘细节,再出成果。各工段员工建言献策,积极响应。
烧结工段清理混料机滚筒积料时,铁镐磨损用量大,工段提出对磨损报废的镐头进行修旧利废。将测量切割好的钢钎头焊接到镐尖上 ,然后用气焊锻打成型。使铁镐再次发挥作用。
高炉钻杆目前使用材料为螺纹钢,长度为3.25米。每次使用完都会剩下部分余料。工段提出将用剩下的钻杆焊接起来再次利用,降低消耗成本。
电灯坏了,大家想到的就是更换新灯泡。但是电气工段却要让这些坏电灯“起死回生”,利用值班时间,将废品箱内的坏电灯挑拣出来,进行“解剖手术”。通过拆装重组,使电灯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发光发亮。
其他工段也不甘落后,每一名员工都从细节中寻找“可乘之机”。喷煤工段因涉及系统修旧利废项目少,对变形损坏除尘骨架、拖布都实行修旧利废;维修工段对损坏的漏粉卸灰阀进行改善焊接工艺,补焊打磨达到使用效果;原料工段对皮带托辊的维修再利用等等。
落实“修旧利废”不但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损耗,提高了员工维修技能,同时还强化了员工的成本意识、节约意识、勤俭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虽然这些修旧利废项目看起来很不起眼,但这正是修旧利废工作落地抓实的最好证明,真正将修旧利废工作做到“芝麻西瓜一起抓”。只要我们改变思想,注重细节,把之前习以为常的浪费观念改正,修旧利废工作就会有实质性的提高,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把修旧利废工作贯彻到底。
为检验特种设备伤人事故的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指挥以及应急救援能力,提高应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有效实施应急救援,最大限度保障员工生命安全,日前,裕华高线厂组织开展特种设备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因目前仍处于疫情防控期间,故演练前对所有参加人员现场检查身体状况,并对所有演练器材进行消杀处理。 演练以高线厂起重机械高空坠物伤人事故为假想。2名人员在更换天车防脱槽时,其中一名员工被天车大梁上掉落的坠物砸中,导致人员昏迷,头部流血,另一名员工立即通知当班调度员,调度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并利用对讲机向工段负责人汇报情况。
工段长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安排人员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通知应急救援队人员到现场进行救援。调度员立刻联系公司总调度室,安排车间准备送往医院救治。
应急救援队到达现场后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将伤员流血部位包扎好后,随即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待伤员恢复自主呼吸后,立刻将伤员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演练完毕后,设备副厂长黄鹏对本次演练进行点评时说到,本次演练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配合默契,能够迅速出动组织救援,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但演练始终是演练,我们要把纸面上、理论上的东西,完完全全的运用到实际中去,要把每一次演练都当成实战去进行,从而真正起到应急救援的作用。
厂长李范栋最后总结时强调,通过此次演练,检验了在面对突发事故时,我们的应急救援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基本上能够满足应急处置要求,但仍然达不到人人都能熟练掌握基本救援知识的要求,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所有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并且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本岗位易发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合理的处置突发事故。同时要加强“双控”机制建设,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排查前面,把隐患排查挺在事故救援前面,做一名不折不扣的安全人。
来源:新华网
当前,已然进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吃劲的关键时期,在公司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密部署下,西区炼钢作为生产一线,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厂长刘密林为首,安全科及大班长以上基层管理者,在保证完成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担当起防控疫情小组的主力军。他们一方面从思想上指导员工做好自身防御,一方面全面筛查员工信息,严格把关出入员工的体温检测,从防疫物品的发放配带到车间、工作区域的消毒工作,将疫情防御各项措施事无巨细落地抓实。
为最大限度降低传播风险,刘厂长特别要求员工每天保持两点一线的活动轨迹,同时告知员工家属尽量减少外出,不互相串门,保持戴口罩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做好每一位员工的安全大后方。
此次疫情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得益于公司对疫情的高度重视和及早有力全面防控,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疫情期间,广大员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依存于企业大家庭带来的安全感。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疫情,迎来美好明天!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高尚品格的具体体现。在裕华服务处这个大集体中,涌现出了许多这样优秀的职工,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冀钢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裕华职工餐厅每天都会在早、中、晚用餐后,对餐厅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卫生保洁,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每天定时对餐厅进行消杀工作。每当遇到有职工丢失物品时,无论物品是否贵重,他们都会将捡到的东西第一时间交到服务处长张彦春办公室登记保管,同时在微信群里发布通知,等待失主前来认领。
3月2日上午,裕华第一餐厅员工张建强在对餐厅例行消毒时捡到一部手机,立即交给服务处长张彦春,就在张处长准备在微信群里发布失物招领通知时,被捡到的手机接到失主——烧结一车间员工贾海亮打来的电话,并告知自己就是失主,随后张处长告诉贾海亮领取地点。经过核实无误后,张彦春处长将手机归还给失主贾海亮。
在冀南钢铁这个大家庭中,服务处将继续践行“优质后勤、服务一线”的理念,更好地为广大职工服务。职工餐厅也将继续发扬拾金不昧的精神,为冀钢人排忧解难,为集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行走在裕华厂区的大道上,车流如织,往来不断,假如问起那些风尘仆仆的司机师傅对裕华的最大感受,无论是初来乍到,还是轻车熟路,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肯定是:“裕华的卸车速度最快,真是NO.1!”这就是裕华速度。对司机来说,速度就是时间,就是利益,无论春夏秋冬,不分白天黑夜,配货首选裕华钢铁已成为他们的共识。
当载满原料的卡车驶进料场大门,司机下车第一件事就是拿着磅单直奔料场中戴红帽穿马甲的人。接过磅单,这些人都会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交给司机,然后引导司机驾驶车辆驶到指定地点打开车厢开始卸货。如果同时进出的车辆较多,这些人员会视车流量结合现有场地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场地空间最大限度安排多个车辆同时卸货,并且通过对讲机协调铲车、卸车队在各场地有序作业,确保为司机节省更多时间。随后,这些戴红帽穿马甲的人员一手持钎一手拿桶,逐一甄别每车货物的真假优劣。
在堆积如山的料厂内,这些戴红帽穿马甲的人员在高低起状的货堆中间来回穿梭,脚步踏遍了料场的每一个角落。物料纷杂挡不住他们炯炯的目光,汗水洒落停不下他们坚毅的步伐, 这些戴红帽穿黄甲的人员, 就是裕华质检的一线采样员工,一年四季,他们默默无闻为企业把好第一道关口,以最大的热情,尽最大的努力,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把裕华速度做成一张靓丽的名片,传递到每一位司机师傅的心中。
辛苦值得,累并快乐!
关于我们
集团文化
媒体中心
市场产品
持续发展